六成低收入家庭淪為「能源貧戶」:電費爆增、食物腐敗、電線易走火、孩子在便利商店晃蕩 曾經離家求學、就業的租屋族,找房子時可能都曾經歷過這種景況:一層公寓被分隔成 5、6 坪的迷你套房,通常是頂樓加蓋的鐵皮屋,冬冷夏熱,但因為房間通風很差,即使冬天也得開冷氣吹送風;平時在室內也得開著燈,因為就算室外陽光充足,室內採光也不好。 房東的燈具、冷氣、冰箱早就不知道幾十年沒換,都是耗電的舊機型。明明只有一個人住,但因為在臺電眼裡,你跟另外 4、5 位鄰居都屬於「同一戶」,因此必須繳每度 5 元的「用電大戶」費率。 等有了更穩定的收入後,或許就可以擺脫小套房的生活,找間採光佳、通風好的房子,換臺適合自己用量的冰箱和省電燈泡。 然而,對弱勢貧困者而言,這些耗能的屋子與家電,不是他們求學或過渡期的暫時選擇,而是他們唯一的選擇。這種因為弱勢而無法省電節能的狀態,在國際上被稱為「能源貧窮」,這類家庭則被稱作「能源貧戶」。 滿屋子二手家電,6 成低收入家庭成「能源貧戶」宜蘭縣頭城鎮的吳奶奶,就屬於能源貧戶,他們一家由兩位老人,撫養一個國中的孫子,只靠積蓄和社福單位的補貼過活。他們用了 30 多年的冰箱,除了屬於耗電的舊機型,還常常故障,且因為結霜功能不好,冰箱甚至會出水。 吳奶奶沒有穩定收入,家中充滿雜物。攝影/李修慧 這種耗能又常故障的家電,讓他們的電費高得嚇人,明明只有 3 口,也只有孫子在家時才會稍微開冷氣,但冬天時每次電費卻高達 3600 元,夏天更超過 6000 元。 這類的案例,在宜蘭縣各處都存在,有的像吳奶奶一樣,冰箱用了 35 年不敢換,更有許多買不起新冰箱的家庭,只能使用耗電的二手冰箱。 例如宜蘭一對做家庭代工的原住民低收父子,買不起新冰箱,只能去撿餐廳淘汰的商用型冰箱,這類商用型冰箱通常拿來冰大量食材,特別耗電,二手冰箱又常常故障,冷度不夠。 按一下這裡來編輯。 「能源貧窮」不僅在宜蘭鄉村出現,在新北市都市地區也存在。新北市一位余媽媽,與 3 個小孩和年邁的父親同住,由於家中的電器太過老舊耗能,每期電費高達 4000 元,而余媽媽每月收入只有 1.8 萬元,扣掉 1 萬元的房租和 4000 元電費,根本所剩無幾。 熟悉能源政策的臺大風險中心兼任研究員趙家緯提到,「能源貧窮」在電費較高的歐美國家比較嚴重,認定因此也比較細緻。例如英國的定義是,總能源支出(註)占家戶所得 10% 以上,就稱為「能源貧窮」。而臺灣的能源貧窮相關研究,大多以「電費」占所得比例來統計,但因為電價低,電費占所得 10% 以上的家庭,只有 0.06%。 然而,若以國際定義來說,能源貧窮出現在低收入家庭的比例卻大幅增加。工研院 2015 年曾經與家扶中心合作,針對新竹縣市的低收入家庭進行調查,發現有高達 63% 的低收入戶家庭,能源支出占比超過全戶所得 10%,成為「能源弱勢」。 註:英國的能源支包括電費與瓦斯、暖氣等家內燃料費,不含運輸的燃料費或交通費用。臺灣因為「能源貧窮」狀況不如歐美嚴重,有時會以「能源弱勢」代稱。 |